紧急通知!个税APP填报发现“被入职”,有的赶紧申诉!
国家税务总局开发的“个人所得税”App自上线以来,已连续十几天位列各大应用商店排行榜的榜首。不过,在使用APP的过程中,一些用户却发现了蹊跷的事:
在App的个人工作信息中,为什么了出现了一些从来没有打过交道、也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公司和单位?
是App出了bug,还是什么其它的原因?
而当真相揭开的时候,不少网民立即炸了锅,#个税申报APP上被就业#话题也被推上了微博热搜榜。
1
个人所得税APP里发现“被就业”
最近,成都市民龙先生就遇上了这样的事:为了早点享受个税税收优惠,他第一时间在手机上下载了“个人所得税”App,并通过人脸识别方式对个人信息进行了认证。
不过,在通过认证后,龙先生却发现,在App所显示的“任职受雇信息”中,他竟然被两个公司同时雇佣!
有关报道内容显示,在“个人所得税”APP中,除了自己目前所就职的单位(成都一家医药企业)外,龙先生还发现了另一家自己闻所未闻的企业信息——“四川XXX嘉商贸有限公司”。信息显示,龙先生“任职受雇”日期为2018年10月1日。
既然是一家从没有打过交道的企业,又为什么会出现龙先生“任职受雇信息”?甚至还有具体的“入职日期”?
除了龙先生,微博上也有网友发生类似的情况。网友@Asaikana 在其个人微博反映:“装了国家税务总局的个人所得税App。结果填完一看,里面的我的任职受雇信息里,竟然除了本职工作,还多了一家完全不认识的食品公司。”
2
发现信息冒用我们该如何应对?
如果我们自己或者公司员工出现个人信息被冒用该怎么办呢?不要着急,你可以在个人所得税App中“任职受雇信息”部分中的“详情”页面,有一个“申诉”选项。
如果在信息列表中出现了一个从未就职过的公司,用户在“申诉”部分内选择“从未任职”的选项,并填写不少于十五字的理由。对此类现象进行申诉。
具体流程如下:
一、自然人税收系统(以APP端为例),进入个人中心,您将会看到您的任职受雇信息,见下图:
二、点开上图中”任职受雇信息“,您将看见所有填报过您身份证号的单位列表,见下图:
三、点开上图中你认为信息不实的任职受雇单位,进入下图:
四、点击右上角“申诉”,进入申诉流程,注明申诉类型和填写相关补充说明,然后提交。
此时,您一定有疑问,我的申诉去哪里了呢?会给我一个怎样的反馈呢?请接着往下看。
五、税务机关收到上述申诉后,根据内部 工作流程,可能将申诉内容转发给疑似冒名企业,要求企业进行说明。
目前税务机关内部处理申诉的流程暂时不明。
六、企业通过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扣缴客户端右上角“信息中心”将会收到税务机关要求解释的申诉,见下图
七、企业点开上述内容后,需要针对每条申诉进行详细的回复,并反馈给税务机关,具体内容如下图:
八、税务机关接收到疑似冒名企业的反馈信息后进行相应的内部工作流程,并将结果反馈给申诉人。
目前税务机关工作流程暂时不明。
九、申诉人通过自然人税收系统APP将能查到相关的申诉处理结果,见下面图示:
3
为什么会出现信息冒用的情况?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信息冒用的情况呢?各地税务部门给出了这样的回应: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是这些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虚列工资,虚增企业成本,意图偷税。
企业虚列“隐形员工”其实是为了偷税漏税。这些企业所逃的,究竟是什么税?为什么要通过这种方式逃税?
相信做会计的都知道,根据我国现行税法,大部分企业需要缴纳税率为25%的企业所得税。不过,法律法规同时也明确,企业一部分合理的支出可以被免于征税。而对于企业来说,最大块的支出,就是员工的工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就对此明确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也就是说,企业的工资支出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样一来,一部分企业就意图钻法律法规的空子,通过增加“隐形员工”的方式逃税。因为只要员工的数量有了增加,工资支出的总额就可以跟着增加,这样一来,准予免征企业所得税的额度就更大了,纳税额自然也就减少了。而这往往只需要制作一份虚假的员工花名册就可以实现。
此外,虚列员工可以方便逃缴个人所得税。由于工资薪金适用超额累进税率。当企业雇员的工资薪金收入额较大时,将适用较高的税率。因此,一部分企业在扣缴个税时,可能会将每个人的收入拆分到“隐形员工”的头上,以适用较低的税率。
4
金税三期下这样发工资=偷税
这类案例不少见。例如,2017年1月,浙江省宁波市国税局第三稽查局便查处了一起虚列人员领取工资、实施偷逃企业所得税的案件,3个年度总计涉税金额121万元。
据税务部门介绍,根据资料显示,该企业每月员工人数多达11人,但根据检查人员前期踩点与正式下户时的所见,企业的经营场所无法满足11人办公。该企业财务人员承认,企业通过虚增员工名单来虚列工资,以偷逃企业所得税。
很多企业都这样发工资,但这三种方式发工资就是偷税:
1、虚列人数,给银行发的付款指令却跟申报人数不符,员工参保人数和个税申报人数也对不上;
2、虚增工资的方式虚增薪资费用,银行流水明细跟工资表不匹配;
3、分摊高新员工薪水。
这类操作的特点很明显:
大部分员工的工资都在起征点上下徘徊,企业平均薪资值也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这类小微企业很多,受到波及的必然少不了。
如今社保由税局统一收取,社保和个税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税局很容易发现异常。特别是金税三期以后,税务稽查成本非常低。
经过大数据对比,系统分分钟预警,就看税局是不是查。要查的话,哪些是重点查处对象呢?
所以说,企业按实际员工薪资发放情况计提费用、申报个税,老老实实交税,才是真的。公司的业务往来也一定要按照规定走公帐,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想着走私账偷逃税款,不要因小失大!
国地税合并,个税新政出台,国家强力推进的 “个人收入与资产监控系统”银发[2018]125号规定,自2018年12月1日起,要加强公转私管理;个人取得综合所得,将要按照新税法进行个税申报和汇算清缴。
那些长期不合规的企业和高收入的群体,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一定要小心了,国家已经盯上了你们的钱袋子。企业和个人发生经济业务,怎么才能规避个人不守规范,而带来的涉税风险呢?
共有 0 条评论